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姒健敏:要重视国民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投入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0年12月23日 19:57:04

    中国人大网讯 12月23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姒健敏在审议时说,听了张平同志的报告后,我认为医改现在是按照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在积极推进中。五项基本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初见成效。前四项的成绩非常突出,当然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是一个试点,正在做,从现在的报告情况看,整个推进都是非常积极的,也有很大成效。如果按照目前的改革力度,按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经过深入调研后,积极工作,我想医改预期任务的完成和成功的把握性是比较大的。

    姒健敏说,我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健康教育的问题,二是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也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我们的医改初衷是要改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是下决心医改的重要原因。从专业人员的角度看,“看病难”和“看病贵”实际上是“看病乱”和“乱看病”的问题。看病乱,按理说,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预防和康复应该是进家庭,现在这种医疗秩序比较乱。另外,普通病可以是普通医生看,疑难病需要专科和专家重点看。在这里由于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度的问题也打乱了。看病乱还有一个情况是,小病花小钱,大病花大钱,预防教育和早期诊治应该是花大钱,康复和晚期终末病期应该花小钱或不花钱。这些都是看病乱表现的突出问题,突出的医疗秩序问题,看病乱主要是乱在这里,而这些方面是由于患者缺乏健康教育所导致的,我们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做好全民健康教育。

    姒健敏说,“乱看病”主要还是指“小病大诊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药消费观,现在的医疗消费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在这里医疗消费观也有一个健康教育的问题。目前医疗环境在不正常的医疗消费观的影响下,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各地的医疗纠纷非常多,也闹得非常大。为了避免纠纷,医护人员有自我保护过度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小病大诊治的原因。前面讲到的医疗秩序乱问题,也会导致小病大诊治。如既然跑到三级医院来看小病,专家总会考虑多做一些检查,甚至哪怕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会考虑到。另外还有少数医药之间的私利影响,这当然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从以上角度看,我认为健康教育是需要长远考虑的大问题,从小就应该教育。学前教育就应该考虑健康理念的灌输。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投资观念,健康就应该从小教育、从小投资。健康人生的教育如生、老、病、死,如何健康生活,卫生常识,健康保健和急救知识甚至康复理论等基本知识,从小学、中学、大学都应该纳入。

    姒健敏认为,健康教育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可以做好的,卫生部门应该要负责整体规划,要提出目标和要求。教育部门要来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来支持健康教育这项工程,是要花大钱的。现在我国正规的健康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也没有相关的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现在做的一些所谓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是一些利益相关团体在做,大多是有偏颇的情况,这包括看到的媒体节目和各类广告式的内容,背后都有相应的财团药商在支持,甚至有的药厂是堂而皇之地组织病人俱乐部进行所谓“健康教育”,实质上推销产品。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现在看病乱、乱看病的很重要因素。

    姒健敏强调,一是要重视国民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投入,二是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让我们的医务人员充分地认识到医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我们目前推进医改过程中的正确做法,鼓励积极投身到医改过程中。我看国务院已经看到了要充分发挥和保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无论前面如何改,最后的落点一定是要落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上。

责任编辑: 李杰